在实验室中,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 3 与Cu(NO
一、在实验室中,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 3 与Cu(NO
C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结合题意分析。
A、由于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后,无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一定不含有银离子,正确;
B、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 3 与Cu(NO 3 ) 2 的混合溶液中,由于溶液仍然呈蓝色,则可说明Cu(NO 3 ) 2 可能没有被置换,或没有完全被置换,故滤渣中可能只含有银,正确;
C、若Cu(NO 3 ) 2 没有被置换,则滤渣中就不含有金属铜,错误;
D、根据上面的分析,Cu(NO 3 ) 2 可能只是部分被置换,则加入的金属M就可能是比铜活泼的单质锌,正确。故选C
点评:熟记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二、小明同学为了探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1)材料的隔音效果是通过距离的远近来体现的,属于转换法的思想;实验中应选用同一个闹钟,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盒子的厚度和形状要相同.
(2)由题意可知,如果距声源的距离越短说明材料的隔音性能更好,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泡沫塑料板的距离为0.3m最短,故隔音性能最好;木板的距离为0.4m,隔音效果次之,而硬纸板的距离是0.5m,隔音性能排在第三位,玻璃材料的距离为0.6m,隔音性能最差.
(3)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隔音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1)①用同一个闹钟;②盒子的厚度和形状相同;(2)泡沫塑料板;玻璃;(3)响度;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三、小明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
A、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会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都没有明显的现象,不能鉴别,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在水中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都会与铜离子生成蓝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
C、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会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四、为了探究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多少是否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方案.(1)你认为小明
(1)小明同学在实验时所选用的燃料种类应不同,质量应相同;
(2)若燃烧放出的热量用水吸收,则实验中,除了水的质量要相等外,还应该保持水的初温相同等;
(3)通过比较水温升高的多少,可以得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故答案为:(1)不同,相同;(2)容器要相同;(3)水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